如何停止災難化思考?用這 6 個方法幫腦內小劇場喊卡
你也經常預想最壞的情況嗎?不斷腦補各種壞事,把自己嚇個半死? ∑(°口°๑)❢❢
這就是災難化思考,一種對不確定性特別敏感,習慣提前推演、卻容易過度想像的思考模式!
長期下來,它會讓人難以享受當下,被困在對未來的擔憂裡(而且多半不是事實),甚至會陷入「壞事一定會發生,而我無法應付」的惡性循環,讓人精疲力竭。
災難化思考的特徵
- 習慣往壞處想:對「好的可能性」視而不見。
- 小事放大:很小的問題,也會腦補成天大的災難。
- 低估自己的能力:一想到壞事可能發生,就覺得自己應付不了,對自己沒信心,導致更焦慮。
- 無法享受當下:腦海不停上演各種可怕的小劇場,彷彿事情正在發生,或一定會發生。
常見的經典例子
沒考上自己想要的學校,就想:「我這輩子完蛋了!」(其實人生的容錯率比你想的高很多)
還沒開始面試,就想:「不知道面試官會問什麼問題?我一定答不出來!然後就再也找不到好工作 …… 」
和同事打招呼他卻不理人,就想:「我是不是做錯什麼?之後要怎麼相處?我會不會被孤立?」(對方可能只是恍神沒聽到)
好朋友回覆訊息比較慢,就想:「他是不是討厭我?再也不理我了?」(對方可能只是很忙或狀態不好)
身體有些不適,就想:「我是不是得癌症快死了?」(可能只是姿勢不良、壓力太大或最近太勞累)
災難化思考的原因
成長背景
- 如果你小時候也常聽到「小心點,不要出錯」「萬一 …… 怎麼辦?」
- 家裡氛圍緊張、父母情緒暴躁或愛擔心
- 做錯一點事就會被嚴厲批評,讓小孩覺得稍有不慎就會發生很恐怖的事
- 這些經驗會不知不覺被吸收、內化,讓你認知形成「世界很危險,我沒能力應付」的模式。
生活經驗
意外、背叛、重大失敗 …… 也可能讓人變得更愛預設最糟情況,因為想更好地保護自己。
想像力較豐富
這個能力是一把雙刃劍,既能編織美好的故事,也可能被用在災難化思考上。
天生的
有些人的神經系統天生對威脅敏感,容易緊張、警覺性高。
緩減災難化思考的小技巧
1. 寫日記重構思考
先寫下「讓你焦慮的事」,不需要修飾,誠實記錄就可以了。接著問自己:「最糟會怎樣?」「有沒有別的可能?」最後,寫下「更客觀的想法」。
以「面試」為例,日記最末可以寫:「雖然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結果,但我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,之後還可以做筆記,看有哪些可以做更好的地方。」
這麼做,能幫助你建立「我有能力應付事情」的信念,減少那種「我完蛋了」的無力感。
2. 及時覺察
發現自己正在進行災難化思考時,告訴自己:「這只是我的恐懼,不是真正的事實。」
之所以會不停腦補,是因為你對某件事情抱有很強烈的渴望,希望事情順利。這樣覺察到自己的動機,你就能更有意識地將注意力放回實際的準備或行動,而不是無止盡地憂慮。
3. 設定時間界線
當發現自己開始腦補時,可以對自己說:「現在不是想的時候,等 ____ 再說」(自己訂一個時間)。
設定界線後,大腦會慢慢學會暫時放下,而不是讓可怕的想像無限蔓延。即便事情還沒解決,這一點小小的主導權,也能給自己一些安全感。
4. 活動活動身體
災難化思考通常發生在靜下來的時候。透過運動、伸展、散步,或泡杯茶,只要讓身體動起來,就能把注意力從「想像的危機」拉回「當下的感覺」。
睡前則可以打個呵欠、用力伸懶腰或墊腳尖,讓肌肉放鬆,藉此告訴大腦「我們準備睡覺了」。
5. 降低資訊過載
不停滑手機、看短影音,大腦接收過多訊息,思緒也容易變得混亂,就會開始自動拼湊、想些有的沒的。這也是為什麼,有時候手機滑著滑著,會越來越累。
如果你最近本來就比較緊繃,不妨減少螢幕使用時間,多去散步、聽歌、看書,或者和自己約個固定時間滑手機(比如晚上十一點前),而不是一直滑下去。同時,只看能讓你放鬆的內容,給大腦多一點喘息空間。
6. 練習當自己的後盾
不是老是對自己說「我不行、我會失敗」,而是「我有辦法應付這件事」、「就算沒辦法做到最好,我也能慢慢解決」。
當你發現自己又陷入災難化思考時,可以拍拍自己的手臂,像對待朋友那樣安撫自己。翻翻以前的日記,看著過去搞定的難題,告訴自己「我以前做到了,現在也行」。或者,假設你沒有寫日記的習慣,那就從今天開始記錄讓你有成就感的事。
下一次,當災難化思考出現時,你就能給自己肯定和鼓勵,再也不會被臆想嚇倒。
最後,你已經知道了,這樣的思考模式,大多來自過去受過的傷與驚嚇。所以,請不要再用別人曾經對待你的方式對自己說話。不要批評自己、嚇自己了。試著抱抱自己,對自己溫柔一點。